根据北京市卫健委通知要求,现启动“2024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公共卫生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
一、总体目标
以降低疾病发病率、致残率,提升治愈率、康复率,缩减与高水平国家和地区间医疗差距,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导向,提高首都卫生系统防病治病水平和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开展研究者发起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等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公共卫生措施与管理策略的高质量应用性研究,促进临床研究源于临床实践、研究成果提升医疗质量,推动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适宜技术的推广普及,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首都医科大学限申报公共卫生研究项目,限项申请7项。具体要求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4年申报工作的通知》(附件一)。
二、研究周期
项目实施年限最长为三年,本轮项目开始时间为2024年1月1日,截止时间为2026年12月31日。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周期也可为一年或两年。
三、项目经费
公共卫生研究项目经费实行预算制度。其中,市财政专项经费编制在第一年和第二年预算内,按批复额度分两个年度拨付和使用。全额拨款单位不需匹配经费。
四、项目类别和选题要求
鼓励围绕首都疾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分析结果提示的主要疾病和问题开展相关研究(附件1)。
公共卫生研究项目设置重点攻关项目和自主创新项目两个类型,每个项目市财政专项经费资助总额度分别不超过100万元和40万元。
1.重点攻关项目:通过联合开展公共卫生措施和政策研究,解决影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的卡脖子技术,找到可替代解决方案等,促进疾病防控技术的优化提升,持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策略和应急保障体系。
每项由市财政专项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
2.自主创新项目:针对首都公共卫生工作实际需求,在北京地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监测、预警、防控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开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等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学研究项目。
每项由市财政专项经费资助不超过40万元。
3.选题应符合《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公共卫生研究资助方向》(附件3),其中重点攻关项目选题应符合“重点研究方向”。
五、申报要求和注意事项
项目申请人应为我校正式在职人员, 申请人应提交过《2024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需求建议》。申请人牵头申请项目限1项,参与项目不超过2项(含在研项目);首发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申请新项目。在研3项及以上科技部(含国家自然基金委)等资助支持的国家级科技项目的牵头负责人(含课题负责人)不得再申请自主创新项目。申请人须在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前完成项目任务并结题。重点攻关项目的申请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学术不端行为等不符合文件精神的人员不能申请。
重点攻关项目应包括至少3家具有申请首发专项资格的机构参加。联合申请的项目应有合作意向书(加盖单位公章)。
已经获得其他政府资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不得以相同内容申请首发专项项目;申请首发专项前已经通过其他渠道申请资助相同研究项目的,应在申请时说明。
涉及干细胞的临床研究需要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备案,非产品研制的体细胞临床研究参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管理。
涉及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研究,需要在符合条件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
涉及临床干预性研究的,应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
目标任务明确,应产出阶段标志性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文章、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获奖、人才培养等。重点攻关项目至少发表1篇以上Q1区SCI论文或1个发明专利。自主创新项目至少发表1篇SCI论文、1个专利或1个软件著作权。
其余具体要求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4年申报工作的通知》(附件一)。
六、申请材料
(一)网上填报
项目申请人登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管理系统-申请人登录界面”(http://www.bjhbkj.com:81),按照系统提示及“系统使用手册”(在系统首页通知公告)认真填写《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申请书》(格式见附件9)、《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预算申请书》(格式见附件10),对所填内容确认完整无误后,提交至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在填写过程中可参考《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结题绩效评估指标框架》(附件11)内容修改完善申请材料。
项目均须进行伦理审查,申请书附件中提供伦理委员会审查文件复印件。重点攻关和自主创新项目申请(含公共卫生研究方向)中涉及临床研究内容者,在提交申请材料时应提供北京市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名单见附件13)的前置方法学评价意见(样表见附件14)。
请各学院认真审核申报人是否符合申报要求,并汇总本学院申报材料,填写附件三《2024年首发专项(公共卫生研究项目)申请人信息汇总表》,在8月14日上午10:00前将《汇总表》、《申请书》(含附件)的电子版反馈至邮箱zhuting@ccmu.edu.cn。由于限额申报,校科技处将组织专家评审遴选,之后再通知项目申请人进行网上填报。
项目申请人请在2023年8月24日16:00前完成网上填报并“提交单位管理员审核”。
(二)书面材料提交
申请书经校科技处网上审核通过后,请项目负责人在2023年8月30日前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申请书及附件交至学校科技处:正本(系统生成版本)一式2份(其中1份学院负责人签字盖院章),A4纸、宋体小四号字打印,左侧装订成册(不需另添加封面)。项目负责人应在申请书相关栏目签字、填写日期、所有参与人员签字。
七、联系人及电话
校科技处:朱婷 83911070 zhuting@ccmu.edu.cn
伦理审查:马子寅 83911936 maziyin@ccmu.edu.cn
政策咨询:市卫健委科技教育处 王岩 83970661
申报评审咨询: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学术部 张碧山 63026103
系统客服电话:400-810-5790
系统技术支持:010-82093072
科技处
202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