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项目“眼底结构功能量化分析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预测价值的应用研究”申报2020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0-06-12 字号:[ ]

我单位做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项目“眼底结构功能量化分析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预测价值的应用研究”申报2020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现予以公示,公示期2020年月12日至621日,为期10天。公示期有异议的请与科技处联系。

联系人:荷欢

联系电话:83911068

联系邮箱:heh99@ccmu.edu.cn

 

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

2020.6.12

 

 

 

项目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眼底结构功能量化分析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预测价值的应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魏文斌,王亚星,徐捷,徐亮,周金琼,史雪辉,邵蕾,王倩,延艳妮,李洋,杨琼,杨丽红,黄瑶,杨萱,杨婧研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

 

摘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首要疾患,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实现关口前移是慢病防治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眼底是活体直接观察神经与血管组织的唯一窗口。长期以来,由于无法精确量化视网膜下组织,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通过视网膜血管形态评价心脑血管疾病,而对视网膜下承载丰富血流的脉络膜结构、视网膜神经纤维组织知之甚少。

魏文斌教授团队突破亚专科思维模式,建立国际著名的两大眼病前瞻性人群队列,解决无创活体脉络膜精确测量、视网膜自动分层、视网膜血管多维度解析的关键技术瓶颈,创新性地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眼底影像学与机制研究相结合,系统阐述了眼底结构及功能定量体系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识别、评估价值,创建基于眼底综合参数的的心脑血管疾病识别、预警体系

1. 提出新型无创化眼部神经-血管形态学指标,建立国际统一标准的前沿影像靶标系统

1)全构型指标:突破脉络膜盲区,首次建立了人群脉络膜厚度及断层结构的定量测量标准,建立中国人群参考数据库;突破视网膜自动分层的技术难点,构建全层视网膜结构精准测量体系。为国际上开展脉络膜、视网膜相关疾病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方法学支撑。

2)神经形态指标:突破眼科范畴,首次证实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NFLD)可出现于无眼部疾病的人群中,是高血压、脑卒中等系统性疾病的特异性标志,拓展了眼部神经指标预测范畴。

3)血管全维度指标:国际上首次提出视网膜血管全维度精准测量的概念与方法,创建以血管分形维度、血流密度为基础的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功能地形图,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自然病程、风险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视化路径。

2. 基于脉络膜—视网膜全构型指标及血流全维度指标,为糖尿病防控提供眼部预警体系

1)揭示了糖尿病脉络膜血流受损机制,筛选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作为糖尿病风险预测指标,成为糖尿病脉络膜研究领域中的标志性研究之一。

2) 首次发现在糖尿病未出现眼底病变前就存在视网膜血流密度的改变,首次发现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密度变化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的关联,建立了极早期糖尿病损害、慢性肾脏疾病及糖尿病器官损害的眼部预测定量靶标及精准筛查方案

3. 筛选及优化心脑血管疾病关联的无创眼部形态功能参数,建立了基于无创血管评估为基础的高血压、冠心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定量评价体系

1) 揭示了视网膜血管动静脉直径在高血压自然病程中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高血压危险度分级的无创评估体系;

2) 筛选出“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当量和动静脉比” 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窗口,形成普遍可行的冠心病预警标志及评价指标。

4. 基于眼“神经-血管”系统靶标,创建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眼部预警体系

1) 革新“RNFLD仅出现在青光眼患者的眼底”这一传统认知,创新性的揭示了RNFLD是急性脑卒中无症状性脑血管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卒中的预警指标。

2) 发现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对心绞痛、心脑血管死亡的特异性预警价值。

 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共发表论文154篇,其中SCI论著55篇,累计影响因子179.559,他引2469次,单篇最高他引228次,发表专著20余部。创新性的建立了基于眼部量化分析的心脑血管疾病预测、评估体系,为国家防盲战略及慢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科研基地| 科研项目| 成果专利| 科研诚信| PI介绍| 部门简介| 高精尖创新中心| 学科建设|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十号 邮编:100069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 版本信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