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基地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眼科诊疗设备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9-05-20 字号:[ ]

一 机构概况

眼科诊断设备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13年10月批复建设、2019年1月经教育部组织专家验收通过。中心以提升我国眼科诊疗技术和设备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目标,是国家眼病防控战略任务实施的支撑平台。中心积极推动创新与协作,专注于眼病诊治设备创新和技术转化,同时重视人才培养。近5年,中心围绕人工智能眼科应用、眼用植入材料加工、屈光不正矫正框架眼镜精密验配及加工、眼健康照明及显示、居家青少年近视防控等五个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多项工程技术研发工作,成功完成了14项技术或产品的工程化工作,其中精密个性化框架眼镜验配系统、精准近视防控视负荷监测与报警设备、近变远多功能防控近视学习机等五个项目已成功上市或投入临床应用,实现了良好的产值效益。中心还培养了29名医工交叉人才,170余名研究生,并为1000余人次的低视力康复人才提供了培训。同时,中心也获得了纵向课题经费3954万元,通过横向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专利转让收入共计824万元,依托单位建设经费拨款400万元,总收入达到5178万元。中心目前拥有130余套研发设备,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二 建设定位、任务与目标

眼科诊疗设备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提升我国眼科诊疗技术和设备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创新、协作为驱动力,聚焦眼病诊治设备创新和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中心始终坚守支撑国家战略任务和经济发展的定位,以提升我国眼科诊疗技术水平和设备自主研发能力为主要目标,致力于解决我国眼科医疗的重大需求。以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协同发展为引领,围绕眼病诊治所需设备的研制和开发,以高起点深入源头创新性研究以及成果转化关键平台技术为建设重点,凝聚优秀科研力量,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和广泛科研、产业协作网络。搭建连接科研机构、医疗用户、生产企业的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个以源头创新研究为龙头的、试验研究和产业转化紧密结合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眼科诊疗设备研发核心基地、产业技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在整个行业科技进步中起示范及带动作用。

三 研究领域及研发平台建设简介

中心围绕“人工智能眼科应用”、“眼用植入材料加工”、“ 屈光不正矫正框架眼镜精密验配及加工”、“眼健康照明及显示”“青少年近视防控”5项眼病诊疗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或产品的工程化工作。

中心实验室面积1051平米,设有高精尖眼科诊疗设备开发,近视防控技术开发平台,眼科生物材料设计与开发,拥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激光眼科诊断仪,高频超声显微镜,自动验光仪,光谱仪,镜片面型测试仪,流变仪等仪器设备共计130余台(套),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4台(套),价值累计 5000万元以上。眼科领域研究条件的规模化、先进性及综合性均位居国内外前列。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评估机制,设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使用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并对其使用效益进行评估,以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这些大型仪器设备通过首医校内共享及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达成整合与共享。中心主要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良好稳定,多次为各类中试、可行性试验服务,为校内、外企事业单位提供共享服务。具体如下:

眼视光学设备开发测试平台

平台拥有各类眼科设备研发相关光电开发与测试设备,包括万级洁净光学实验室,自动平衡精密隔振光学平台,光纤光谱仪,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照度计,亮度计,光功率计,氦氖激光器,3D打印机,混合信号示波器,台式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医用耐压安规测试仪,医用接地电阻安规测试仪,医用泄漏电流安规测试仪,电量安规测试仪等,以上仪器设备完全能满足眼视光学设备开发与验证测试顺利实施。平台配有多名科研、工程技术与测试人员,负责项目开展,设备管理维护,多台设备每年工作时长超过300 天。

近视防控技术开发平台

平台拥有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视力筛查仪,焦度计,角膜地形图仪,3D扫描仪,眼压计,眼底相机,裂隙灯显微镜,眼电、脑电监测仪,镜片面型监测仪,各类视光学相关设备,平台配有多名科研与工程、视光检查人员,负责相关项目的开展。

眼用生物材料开发平台

平台拥有酶标仪,分析天平,超净工作台,离心机,倒置显微镜,超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锅,鼓风干燥箱,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微粒分析仪,澄明度检查仪,流变仪等专业仪器设备,并配备材料、生物医学相关专职科研人员。

眼健康评价测试平台

平台拥有各类显示照明类光电测试与评价,包括光谱仪,照度计,亮度计,光功率计,验光仪,闪光融合频率计,眼动采集设备,视觉质量分析系统,眼电生理设备等各类视知觉检查设备,仪器设备完全能满足视知觉测试与评价项目顺利实施。平台配有多名实验室管理与检查人员,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与设备的操作及相关项目的开展。

上述平台均可开展眼科诊疗相关设备研发及应用研究,各平台相关研究方向各有所侧重,又有所交叉共享,有力地支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主要方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四 人才队伍

目前工程中心在编人员50人,其中固定人员7人,流动人员43人。中心的研发及工程技术队伍结构合理,中心注重培养除医学意外的多领域复合型人才,青年骨干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工程技术队伍团队攻关能力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中心也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发展。累计培养医工交叉人才29人。

五 近五年成果及贡献(侧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转化)

五年内,中心围绕“人工智能眼科应用”、“眼用植入材料加工”、“ 屈光不正矫正框架眼镜精密验配及加工”、“眼健康照明及显示”“居家青少年近视防控”5项眼病诊疗共性关键技术开展了多项工程技术研发工作。完成了多模态多任务人工智能眼科大模型、青光眼智能诊断软件、精准近视防控视负荷监测与报警设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分析技术、数字化眼科三级诊疗模式、无创颅压监测技术、房水流出通路重建技术、含特斯拉阀单元组的单向房水引流器、后巩膜微创加固系统、精密个性化框架眼镜验配系统、周边屈光度(离焦)检测技术、近变远防控近视学习机、全光谱照明灯具、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14项技术或产品的工程化工作。完成了精密个性化框架眼镜验配系统、精准近视防控视负荷监测与报警设备、近变远多功能防控近视学习机、周边屈光度(离焦)检测仪、含特斯拉阀单元组的单向房水引流器五个项目的产品上市或临床应用,累计实现产值2.08余亿元。


六 联系方式

1. 联系人: 甄毅

2. 电话:13611234688

3. 电子邮箱: dr_zhenyi@163.com

4. 地址、邮编:北京市亦庄经济开发区科创十三街汇龙森科技园33号楼D座1105 10011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科研基地| 科研项目| 成果专利| 科研诚信| PI介绍| 部门简介| 高精尖创新中心| 学科建设|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十号 邮编:100069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 版本信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