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基地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9-05-20 字号:[ ]


一、 机构概况

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前身为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17年开始建设,主要针对我国心脑血管病救治资源分布不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足、临床智能决策能力缺乏等问题,近年来围绕提升心脑血管病和急危重症整体防控和救治能力的提升,搭集产学研一体的建综合性医学工程和转化平台,202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动了首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调整工作,20211220日,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功获批,升格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改办高技[2021]1022号》),正式纳入国家管理的“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新序列。

二、 任务与目标

1、工作目标

工程中心致力于研发“互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化脑卒中联防共治模式。主要有:在老年重大疾病领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依托首都医学资源辐射全国,推动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医研企联动协同创新,建立医学大数据 、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的产品集成、创新、应用和推广平台;推动“互联网+国家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的医联体建设;在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和百万减残工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健康中国2030”国家重大战略。

2、工作内容与方向

工程中心搭建“互联网+国家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共同体建设模式;推动精准医疗5G移动卒中急救综合应用信息化平台,参与新技术研发与工程化,深度拓展与挖掘卒中救治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创新模式。针对老年群体健康管理的强烈需求,建立老年健康干预管理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化;依托相关区块链技术,实现互联网医疗安全计算与数据治理平台的研究;建立区域性智慧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参与研发乡村一体化智慧医疗信息平台。

三、 研究领域及研发平台建设简介

1、研究领域

工程中心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病医疗救治平台,形成了国际领先、国内引领的科研环境,在心脑血管病的精准救治、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成果并成功转化,推动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2、研发平台建设

工程中心主要建设平台有:

1)国家远程卒中中心

2)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

3)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4)北京高原适应康复研究中心

5)北京低氧适应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6)北京脑血管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 组织架构和人员基础

工程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教授担任主任,汇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500余人,已基本形成了具有完整规模的、高层次的产学研人才梯队。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



1.jpg


一、 近五年成果及贡献

1、技术创新

15G移动卒中单元

5G移动卒中单元将移动CT相关的医疗检验仪器、交互视讯、5G通讯等设备设施,集控装配在救护车上,在5G网络的支持下,形成了集神经症状学检查、CT诊断和静脉溶栓治疗为一体的脑卒中救治单元。该技术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移动互联创新先锋奖”和工信部主办的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一等奖,获得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最佳互联健康移动创新奖(Best Mobile Innovation for the Connected Health and Wellbeing)等多项奖项。

2)智能预警干预

脑血管病筛查与干预系统,集生理体征数据的智能采集、AI风险识别预警、预防治疗等核心功能于一体,是国内首创的卒中慢病筛查非药物防控的新手段。

3)心脑共治

心脑联合救治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重点针对医疗指南和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多年的临床检验模型化、计算化成果,实现了在脑血管诊治信息录入等方面的智能提醒,完成了良好的病历质控。

4)虚拟手术

基于虚拟技术的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是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大量手术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多模态影像建模、混合虚拟显示仿真、可穿戴混合现实的全息投影技术,精准指导颅内血肿穿刺手术的实施。

2、应用转化

1)服务高原

20184月以来,为了落实总书记与市领导关心关爱援建干部的政治要求,保障广大援建干部职工在高原援建地更好地发挥援建和精准扶贫作用,工程中心协助北京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信息化建设,加强援助人员身体健康保障工作,积极防治高原病及其他慢病,确保高原援建干部身心健康。

2)保障冬奥

20195月,工程中心在张家口崇礼冬奥赛区完成世界首例5G移动卒中单元救治试运行;2020年底,工程中心作为研发单位,经过冬奥组委肯定,受邀成为2022年冬奥会移动医疗技术保障单位;2021年,北京冬奥组委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北京延庆冬奥村,完成移动CT、方舱核磁医疗急救保障赛前综合演练;2022121日,5G移动卒中单元进驻奥运场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医疗保障设备,发挥积极作用,对多名参赛运动员给予及时检查诊断。2022年,工程中心被“2022北京冬奥组委”授予服务保障贡献集体。

3)远程卒中救治网络建设

建立覆盖全国的远程卒中救治网络、远程卒中救治规范;探索心脑血管病联合救治模式,提高国家心脑血管病整体救治水平;截止202311月,工程中心共完成会诊8058例,教学350余场。目前,工程中心已经建立全国最大的心脑血管病研究平台,对接全国基层医院415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地区;通过互联网医疗为基层医院的患者提供更便捷、更专业的服务。专家团队涵盖22个科室,通过国际交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效提升了我国脑卒中的救治能力。

4)互联网+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建设

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互联网+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旨在帮助国内的区域中心医院提高脑卒中的诊治水平,推动我国脑卒中同质化联防共治的学术进程,整合全国上、中、下游专科医疗资源,构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远程医疗专科协同救治平台,形成基于远程的脑卒中综合防治体系。

二、 联系方式

1. 联系人: 尚国伟

2. 电话:010-83199419

3. 电子邮箱:shangguowei1986@126.com

4. 地址邮编: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邮编:10005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科研基地| 科研项目| 成果专利| 科研诚信| PI介绍| 部门简介| 高精尖创新中心| 学科建设|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十号 邮编:100069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 版本信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