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专利 >> 获奖成果
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口腔颌面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发布日期:2019-05-27 字号:[ ]

成果名称:口腔颌面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完成人:王松灵,胡静,龙星,张益,廖贵清,刘怡,王大章,胡冰,范志朋,张春梅

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成果简介

口腔颌面部包括涎腺、颌骨、牙齿、颞下颌关节等软硬组织,因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形态异常及功能缺陷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外形、口颌系统功能、身心健康及社交活动。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自体组织移植或赝复体修复,因组织来源有限,并可造成患者新的创伤或组织丧失,且很难实现形态和功能的修复。有鉴于此,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等基金的支持和资助下,本项目组以首都医科大学王松灵教授牵头,历经18年研究,联合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及中山大学课题组,围绕牙齿,颌面骨及提供口腔支撑环境分泌唾液的涎腺进行了较系统专题研究。

1.重建涎腺功能:应用涎腺内镜微创技术重建阻塞性涎腺疾病的功能,发现了新病因并发明了新的导管支架;针对不同病因,提出了选择性治疗程序,进行个性化治疗,治疗有效率达到96%;建立了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模型,转导腺病毒介导水通道基因重建腮腺放射损伤功能。

2.牙齿再生:基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提出“生物牙根”理念,成功再生了具有咀嚼功能的生物牙根;基于牙发育提出牙再生新方式并发现种子细胞。

3.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形态整复与功能重建:利用牵张成骨及其相关辅助技术实现内源性颌骨再生,修复重建颌面畸形及缺损的形态和功能;利用坚固内固定与计算机辅助技术良好地修复和重建了各类颌骨骨折、继发畸形和骨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研发新的颞下颌关节疾病诊疗技术,应用于颞下颌关节功能重建。

以上临床诊治技术和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全国85家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推广应用,良好的修复重建了口腔颌面畸形患者的形态及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共发表4篇英文综述论文及77篇英文论文,影响因子为157,他引508次。该项目的研究及应用,提高了我国口腔颌面组织再生修复的诊治水平,推动口腔医学领域的转化医学的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科研基地| 科研项目| 成果专利| 科研诚信| PI介绍| 部门简介| 高精尖创新中心| 学科建设|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十号 邮编:100069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 版本信息:2010.05